2004年 第21卷 第S1期
摘要: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剪力墙。对不同高宽比、不同暗支撑型式、不同暗支撑倾角和配筋比的带暗支撑低矮、中高剪力墙模型和双肢剪力墙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模型与不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带暗支撑剪力墙的力学模型和抗震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带暗支撑剪力墙。对不同高宽比、不同暗支撑型式、不同暗支撑倾角和配筋比的带暗支撑低矮、中高剪力墙模型和双肢剪力墙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下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行了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模型与不带暗支撑剪力墙结构模型的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带暗支撑剪力墙的力学模型和抗震设计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
本文主要对“南水北调”的两种方案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旨在探索出一条.从生态建设入手,因地 制宜的,全力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能从青藏高原深处及大兴安岭北端.实现中国“南水北调”2000 亿米3,“北水南调”200亿米3可持续发展治水之路.
本文主要对“南水北调”的两种方案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旨在探索出一条.从生态建设入手,因地 制宜的,全力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能从青藏高原深处及大兴安岭北端.实现中国“南水北调”2000 亿米3,“北水南调”200亿米3可持续发展治水之路.
摘要:
本文旨在阐述力学在骨骼与脊柱损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上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全文共四部分:第1部分论述骨骼与脊柱的生物力学基础包括骨骼与脊柱的构造和组成、生物力学基础知识、骨及脊柱生物力学参数及其测定、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应变速度对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部分论述不良力学行为是引发骨骼与脊柱软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体力学行为的属性及不良力学行为引发脊柱损伤的力学机理及简单分析计算;第3部分论述中医传统推拿按摩治疗的力学机理、优点及其局限性,包括颈椎、腰椎、肩关节等传统正骨推拿手法的力学机理、独到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以及必须改进的方向:第4部分是针对一部治疗腰椎病的医疗机械进行的实时量测和评判,指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是传统中医无创伤外科的发展方向;最后第5部分是结束语。
本文旨在阐述力学在骨骼与脊柱损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上所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全文共四部分:第1部分论述骨骼与脊柱的生物力学基础包括骨骼与脊柱的构造和组成、生物力学基础知识、骨及脊柱生物力学参数及其测定、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的力学性能、应变速度对骨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部分论述不良力学行为是引发骨骼与脊柱软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包括人体力学行为的属性及不良力学行为引发脊柱损伤的力学机理及简单分析计算;第3部分论述中医传统推拿按摩治疗的力学机理、优点及其局限性,包括颈椎、腰椎、肩关节等传统正骨推拿手法的力学机理、独到的优点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以及必须改进的方向:第4部分是针对一部治疗腰椎病的医疗机械进行的实时量测和评判,指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是传统中医无创伤外科的发展方向;最后第5部分是结束语。
摘要: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性,讨论了纳米SiO2及硅粉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的改善作用。纳米SiO2及硅粉作为外掺料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作为外掺抖还可用以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例如,添加纳米金属氧化物可制备智能混凝土和环保混凝土。添加纳米金属粉末可制各电磁屏蔽混凝土等。
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一些特性,讨论了纳米SiO2及硅粉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能的改善作用。纳米SiO2及硅粉作为外掺料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纳米材料作为外掺抖还可用以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例如,添加纳米金属氧化物可制备智能混凝土和环保混凝土。添加纳米金属粉末可制各电磁屏蔽混凝土等。
摘要:
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现在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建设好这一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市中心城区将从现在的茨坪搬迁至山下的长义岭地区(位于厦坪镇与拿山之间)。本文基于井冈山市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介绍了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进而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城市布局和城市风貌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新城区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此外,还对井冈山市新城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简要地分析了其原因,并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现在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建设好这一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市中心城区将从现在的茨坪搬迁至山下的长义岭地区(位于厦坪镇与拿山之间)。本文基于井冈山市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介绍了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进而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城市布局和城市风貌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新城区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此外,还对井冈山市新城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简要地分析了其原因,并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摘要:
近年来作者对薄壁钢管混凝土、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和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等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本文拟在简要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这些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特点和方法,以期为有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近年来作者对薄壁钢管混凝土、钢管高性能混凝土和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等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本文拟在简要归纳和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这些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的特点和方法,以期为有关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摘要:
论述了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铁路发展情况、铁路运输的优点及其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和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方向。详细讨论了现有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高速铁路亟待解决的关键力学问题。它们主要是:(1)弓网/列车/轨道(桥梁)大系统耦合动力学; (2)车辆结构强度和可靠度问题;(3)轮轨关系(脱轨、粘着、滚动接触疲劳和波浪形磨损、轮轨噪声);(4)高速列车弓网动力学和高速受流条件下摩擦磨损;(5)轨道结构关键力学和严酷环境下轨道工程破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危及到行车的安全和运行品质.并提出今后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向。
论述了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铁路发展情况、铁路运输的优点及其在经济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铁路发展历史和未来轨道交通发展方向。详细讨论了现有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高速铁路亟待解决的关键力学问题。它们主要是:(1)弓网/列车/轨道(桥梁)大系统耦合动力学; (2)车辆结构强度和可靠度问题;(3)轮轨关系(脱轨、粘着、滚动接触疲劳和波浪形磨损、轮轨噪声);(4)高速列车弓网动力学和高速受流条件下摩擦磨损;(5)轨道结构关键力学和严酷环境下轨道工程破坏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危及到行车的安全和运行品质.并提出今后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方向。
摘要:
本文论述了火灾对钢结构的危害和钢结构抗火设计的目标与意义。介绍了传统的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性能化方法是今后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本文论述了火灾对钢结构的危害和钢结构抗火设计的目标与意义。介绍了传统的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性能化方法是今后钢结构抗火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2004, 21(S1): 116-138.
摘要:
本文综述了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基于动力测试的损伤诊断方法进行了归纳评价,着重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困难,介绍了近年来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海洋结构损伤诊断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对该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且提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综述了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发展状况,对基于动力测试的损伤诊断方法进行了归纳评价,着重分析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困难,介绍了近年来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海洋结构损伤诊断领域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对该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且提出亟待解决的难题。
2004, 21(S1): 139-149.
摘要:
通过国内外冻土研究现状及青藏铁路修建几十年的历史回顾,结合青藏高原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阐述了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修建的可行性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以及隧道工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对于各种试验研究的目的及针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各种技术或工程措施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前提。结合兰州交通大学参与主持的青藏课题,对于部分结构形式在多年冻土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简述,表明了其力学问题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分析提供了参考。总之,通过青藏公路几十年的运营和近3年青藏铁路的修建,多年冻土地区的三大难点已突出表现和集中在冻土方面。我们对多年冻土的认识和深化也将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探索研究过程。
通过国内外冻土研究现状及青藏铁路修建几十年的历史回顾,结合青藏高原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阐述了青藏铁路的特殊性、复杂性以及修建的可行性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路基工程、桥涵工程以及隧道工程等关键技术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对于各种试验研究的目的及针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各种技术或工程措施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前提。结合兰州交通大学参与主持的青藏课题,对于部分结构形式在多年冻土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和机理进行了简述,表明了其力学问题的差异性和特殊性,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分析提供了参考。总之,通过青藏公路几十年的运营和近3年青藏铁路的修建,多年冻土地区的三大难点已突出表现和集中在冻土方面。我们对多年冻土的认识和深化也将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探索研究过程。
摘要:
本文介绍弹性力学对偶求解体系的近期研究和进展:(1)提出一种新的正交关系。不用辛几何的概念,直接导出对偶微分方程组;(2)基于新正交关系,建立二维弹性力学特征函数展开直接解法,求得含可对角化边界条件下的显式封闭解:(3)将对偶求解体系推广到多坐标方向,建立多坐标方向的对偶微分方程和求解体系。(4)采用偏微分方程的算子解法,建立了板状弹性体的弯曲理论,把它的解分解为弯曲齐次解、特解、和衰减解:(5)将对偶求解体系推广应用于厚板和薄板问题,建立了有关的对偶微分方程,正交关系和变分原理。
本文介绍弹性力学对偶求解体系的近期研究和进展:(1)提出一种新的正交关系。不用辛几何的概念,直接导出对偶微分方程组;(2)基于新正交关系,建立二维弹性力学特征函数展开直接解法,求得含可对角化边界条件下的显式封闭解:(3)将对偶求解体系推广到多坐标方向,建立多坐标方向的对偶微分方程和求解体系。(4)采用偏微分方程的算子解法,建立了板状弹性体的弯曲理论,把它的解分解为弯曲齐次解、特解、和衰减解:(5)将对偶求解体系推广应用于厚板和薄板问题,建立了有关的对偶微分方程,正交关系和变分原理。
2004, 21(S1): 164-179.
摘要:
本文综述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近期发展,并介绍在航空航天、桥梁、铁路、建筑、机械、冶金、 化工各种工程结构和医学、体育、计量、商业等各个领域中的许多应用实例。
本文综述应变电测与传感器技术的近期发展,并介绍在航空航天、桥梁、铁路、建筑、机械、冶金、 化工各种工程结构和医学、体育、计量、商业等各个领域中的许多应用实例。
摘要:
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南水北调通过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将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格局。通过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对北方的可持续供给,并可经黄河调配,将在较大程度上突破制约我国北方国土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瓶颈,整体提升我国北方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对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意义。
2004, 21(S1): 190-213.
摘要:
中国古建筑研究强调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三性原则,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以往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研究,而对古建筑的科学性的研究很少.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以西安箭楼、城楼和宁波保国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古代中国城市的典型建筑钟楼、鼓楼为代表的木结构建筑,以大雁塔、小雁塔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代表的古代高层建筑,和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西安古城墙为代表的砖-土混合结构等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到一些关于古建筑结构(如木结构、斗拱、地宫、古代夯土、古塔基础形状、古城墙稳定性等)力学特性的新认识。本文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
中国古建筑研究强调历史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三性原则,但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以往的研究一般着重于古建筑的历史性和艺术性研究,而对古建筑的科学性的研究很少.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以西安箭楼、城楼和宁波保国寺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和古代中国城市的典型建筑钟楼、鼓楼为代表的木结构建筑,以大雁塔、小雁塔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为代表的古代高层建筑,和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西安古城墙为代表的砖-土混合结构等的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得到一些关于古建筑结构(如木结构、斗拱、地宫、古代夯土、古塔基础形状、古城墙稳定性等)力学特性的新认识。本文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小结。
摘要:
基于新近提出的一维有限元后处理超收敛算法——单元能量投影(EEP)法,将有限元自适应求解问题转化为对超收敛解答的自适应分段多项式插值问题,一步便可获得最优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在该网格上再次进行有限元计算,即可获得满足用户给定的误差限的有限元解答。该法简单实用、快速高效,是一个颇具优势和潜力的自适应方法。文中以二阶常微分方程模型问题为例,对该法的形成思路和实施策略做一介绍,并给出有代表性的数值算例用以展示该法的优良性能和效果。
基于新近提出的一维有限元后处理超收敛算法——单元能量投影(EEP)法,将有限元自适应求解问题转化为对超收敛解答的自适应分段多项式插值问题,一步便可获得最优的有限元网格划分,在该网格上再次进行有限元计算,即可获得满足用户给定的误差限的有限元解答。该法简单实用、快速高效,是一个颇具优势和潜力的自适应方法。文中以二阶常微分方程模型问题为例,对该法的形成思路和实施策略做一介绍,并给出有代表性的数值算例用以展示该法的优良性能和效果。
摘要:
本文根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特点在分析调查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桥裂缝的可分为9种类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推导了能考虑翘曲,横向弯曲,畸变引起的二次应力的预应力变截面混凝土箱梁的空间分析的U.L.列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可方便进行混凝土多室箱梁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并对具体工程桥梁进行分析,其计算的拉应力区和开裂区域与实际观测一致。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其今后的研究中应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本文根据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特点在分析调查裂缝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该类桥裂缝的可分为9种类型,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理论推导了能考虑翘曲,横向弯曲,畸变引起的二次应力的预应力变截面混凝土箱梁的空间分析的U.L.列式,编制了计算程序可方便进行混凝土多室箱梁线性与非线性分析.并对具体工程桥梁进行分析,其计算的拉应力区和开裂区域与实际观测一致。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在其今后的研究中应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2004, 21(S1): 231-237.
摘要:
混凝土后锚钢筋又称植筋。在工程实际中,后锚钢筋能有效地解决新老混凝土连接、钢筋漏埋、错埋等钢筋生根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改造中。结合单锚钢筋、群锚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研究了后锚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粘结破坏形态与静力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讨论了胶层厚度,植筋深度与直径等对静力承载能力的影响;结合植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在低周反复周期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分析研究了植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与常规整体浇注构件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在植筋锚固长度大于20D的情况下,植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极限变形能力和延性等主要力学指标都与整浇构件相当,植筋构件的抗震性能是可靠的。
混凝土后锚钢筋又称植筋。在工程实际中,后锚钢筋能有效地解决新老混凝土连接、钢筋漏埋、错埋等钢筋生根问题,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加固改造中。结合单锚钢筋、群锚钢筋的粘结锚固性能试验和极限承载能力分析,研究了后锚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粘结破坏形态与静力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讨论了胶层厚度,植筋深度与直径等对静力承载能力的影响;结合植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在低周反复周期荷载作用下的滞回特性,分析研究了植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和抗震性能,并与常规整体浇注构件的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在植筋锚固长度大于20D的情况下,植筋构件的极限承载能力、极限变形能力和延性等主要力学指标都与整浇构件相当,植筋构件的抗震性能是可靠的。